港股通专区:
- “港股通”股票
- “港股通”股票的复牌及除牌
- “港股通”股票的停牌
- “港股通”股票信息披露的查询途径
- “港股通”交易额度控制
- “港股通”交易规则与行情显示差异引致的风险
- “港股通”交易日和交易时间
- “港股通”交易指令
- 参与“港股通”投资的风险概述
- 港股通概述
- 港股通交易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
- 港股通业务投资者一本通
- 了解港股通投资的若干风险
投资者教育
联系我们
实用资讯
汇丰前海非常重视与客户的沟通,我们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随时助您了解您的投资需求,评估您的风险承担能力,以及为您量身订制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亦很重视投资者教育相关的工作。除了提供专业的咨询意见和风险揭示,我们也建议您参考以下的投资者教育平台,让您进一步了解目前的法律法规环境、投资常规及策略、风险防范等。
(一) 非法集资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非法集货行为需同时具备三要件:一是"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即非法性;二是"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同报"即利诱性;三是"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即社会性。
(1) 非法性:"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为"一行两会一局"("一行"是中国人民银行,"两会"是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一局"是外汇管理局)。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凡是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如吸收存款、公开发行证券、销售保险等),都需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
(2) 利诱性:非法集资一般都许诺还本付息。正规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均不承诺保本保收益。
(3) 社会性:"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
非法集资在《刑法》中涉及的主要是第176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第192 条集资诈骗罪。
《刑法》176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形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刑法》192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也在第四章"法律责任"中规定了非法集资相关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对非法集资人,由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处集资金额20%以上1倍以下的罚款。非法集资人为单位的,还可以根据情节轻重责令停产停业,由有关机关依法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对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一规定,对非法集资协助人,由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给予警告,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集资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人遭受经济损失。
二是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甚至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社会公众信任。
三是以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聘请明星代言、名人站台,在各大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广告、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
四是利用亲情诱骗。有些非法集资参与人,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有时采取类传销的手法,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二) 非法集资常见套路
非法集资违法犯罪分子为了引诱群众达到非法集资目的,通常采取以下手段骗取群众信任。
(1) 装点公司门面,营造实力假象。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办理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貌似合法,实则没有金融资质。这些公司或办公地点高档豪华,或宣传国资背景或投入重金通过各类媒体甚至央视进行包装宣传,或在高档场所(如人民大会堂)举行推介会、知识讲座,邀请名人、学者和官员站台造势,展示与领导合影及各种奖项,欺骗性更强。
(2) 编造投资项目,打消群众疑虑。从过去的农林矿业开发、民间借贷、房地产销售、原始股发行、加盟经营等形式逐渐升级包装为投资理财、财富管理、金融互助理财、海外上市、私募股权等形形色色的理财项目,并且承诺有担保可回购、低风阶、高回报等。
(3) 混淆投资概念,加大识别难度。不法分子把在地方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吹成上市,把在美国OTCBB市场挂牌混淆是在纳斯达克上市;有的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等新的名词迷惑群众,假称新投资工具或金融产品;有的利用专卖、代理、加盟连锁、消费增值返利、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欺骗群众投资。
(4) 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致富"神话。高利引诱,是所有诈骗犯罪分子欺骗群众的不二法门。不法分子一开始按时足额兑现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是拆东堵补西墙,用后来人的钱兑现先前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
(三) 风险防范提示
(1)如遇以下情形向公众集资的,务必提高警惕:
(2) 谨慎投资,严防非法集资陷阱
一是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保险"、高息"理财",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二是不被小礼品打动,不接收"先返息"之类的诱饵,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三是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不与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不接收从业人员个人出具的任何收据、欠条。四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非法集资风险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投诉。
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卓越的客户服务,而且重视您的意见。如您有任何投诉或意见,请联系我们。
投诉电子信箱:ibcn.complaints@hsbcqh.com.cn
投诉热线:(86)0755-8898 3194
投诉传真:(86)0755-8898 3192
投诉信函邮寄地址:中国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63号前海企业公馆27 栋A、B 单元
(邮政编号:518052)
深圳证监局投诉电话:(86)0755-8326 3315
中国证监会投资者服务热线:12386
投诉处理流程:
您直接向我们提出的投诉,公司投诉受理人员确认受理后,将转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并于监管规定的时效内尽快向您回复处理意见。
12386热线转给我们的投诉,将由公司调查处理并向12386 热线反馈调查处理结果,12386 热线将在对调查处理结果审核后向您回复。